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激增至近40家

行业动态 2015-02-06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速,促使国内机器人市场得到爆发增长,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想在急剧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激增至近40家

       “2013年,中国市场总共销售了36860台工业机器人,增长41%,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10月17日,2014中国(绵阳)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念出这组数据时,台下一片惊呼。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想在急剧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相当于平均每个省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而更多的园区还在筹备中。

      热现象: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

      机器人,无疑是本届科博会上的热门话题。除了展馆内抢尽眼球的替身机器人、巡逻机器人,在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的会场上,15个演讲嘉宾中,就有5个人的话题关于工业机器人。

      比会场还要热的,是全国各地的建设现场。就在科博会举行的同时,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中,又一家本土企业已经入驻,拟建机器人研发中心;10月14日,合肥机器人产业园传来消息:今年底,第一批“合肥造”机器人将正式下线……

      不仅如此,销售同样火爆。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41%,预计今年这项数据可能接近70%。按一台重165公斤的工业机器人24万元的售价计算,2014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收入将超过百亿元。火爆的销售又反过来刺激了生产。各地投资新建机器人项目的热情被彻底引爆。冷思考:相当数量企业和园区会消失“未来的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是肯定的,”王天然话锋一转,“但就目前来看,机器人过热,在中国是非常清晰的。肯定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和园区,最后要消失。”

       在他看来,截至2013年底,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为3.68万台,总保有量为13.4万台。而把全国各地在建的这些机器人项目的产能相加,则达到几十万台。“要知道,2012年,全球一共也才销售不到16万台工业机器人。”

       王天然认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的生产要素之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与我国转型升级的步伐一致。从目前来看,机器人生产的步伐已经明显快于转型升级的步伐,这种一快一慢的态势或将给正在升温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蒙上一层阴影。大趋势:人机“饭碗大战”暂不会来临

       中国是人口大国,发展工业机器人是不是和人抢饭碗?这是王天然经常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在他看来,“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由于使用机器人具有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等优点,而我国又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数量下降的客观形势,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

       目前全球有约16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以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占有的工作岗位来看,比例不到0.6%。而从每万名产业工人中机器人的保有量来看,我国不仅与韩国、日本、美国相比有巨大差距,甚至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半。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谭建荣认为,“机器换人”不是把人全换掉,而是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做到人机和谐。

       而且,从目前的技术来讲,机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够。”王天然指出,工业机器人无法与工人高效交流、在线感知能力远低于人、缺乏共处空间下的安全机制,而这也促成了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人机共融。“人和机器,从主仆关系,到合作关系。”